媒體與活動

 

109年11月14日邀請台灣海洋環境教育推廣協會林雋硯博士,進行永續漁業演講2場。

109年10月25日,由本計畫廖柏凱助理教授帶領學生前往宜蘭合作場域「漁曜海物」、「蘭楊蟹莊」、「牛頭司-耕牛小學堂」,進行智慧養殖實作學習,透過與場域業者的訪談了解場域問題,作為課堂課題帶回學校課程上分析解決。

由本計畫協同主持人王佳惠老師及呂昱姮老師帶領學生團隊於廍後社區舉辦傳統漁業-牽罟體驗活動,藉由本校漁業專業知識與漁村牽罟職人經驗結合,預期帶給遊客更多的海洋知識。

在西元1624年,距今約四百年前荷蘭人佔領台灣時期,荷蘭人發現臺灣是一塊土地肥沃、物產豐碩的地方,但當時的台灣人還是用人力在耕作,於是荷蘭人改由畜牧著手,成立「牛頭司」負責管理耕牛養蓄及繁殖的機構。自從牛頭司成立之後,耕牛開始進入了台灣人的生活,不僅成為台灣農業生產的主力,也使牛車承擔起載有運無的重責大任,那時的台灣,人牛並肩打拼的畫面充滿了各個角落,牛也為台灣經濟打下了深厚的基礎。

台灣的養殖漁業實屬"未來性產業",是保護糧食安全的關鍵性產業,補足海洋水產捕撈不足時的魚食替代品,也就是人類很重要的蛋白質取得來源,不得.台灣漁業資源匱乏、推動海洋保育政策的同時,就是要全力振興養殖漁業產業昇華.透過養殖越冬池及暫養池的生物觀察與導覽動線設計,遊客可以輕鬆認識各種養殖水產種類,與養殖生產者互動,了解食物來源與生產者的重要性,結合食農教育的漁業知識與體認漁民辛勞,進一步可以感恩漁民。

泰國蝦達人楊士毅,原為養殖無毒大閘蟹的蘭陽蟹莊,因不堪颱風屢屢造成的硬體設備的虧損,而轉型飼養「泰國蝦」。而颱風沒有吹垮的是那份志氣,蘭陽蟹莊主打全程零藥物的養殖,以自然生態與獨創的土雞飼養法培育無毒生態蝦,就在養殖場也提供遊客釣蝦體驗區,因為少了車程的考量,因此不會打抗生素及其他藥物來維持活力,達到自產自銷的優點,讓民眾現釣現吃,也吃得新鮮,吃得安心。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辦公室
連絡電話 02-24622192#2152
蔡之庸 計畫專員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